人民網西寧8月24日電 (蔣瑩)8月24日,本網從青海省林業和草原局獲悉,為貫徹落實《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加強草原保護修復的若干意見》,全面加強草原保護管理,推進草原生態修復,青海省林業和草原局研究制定《關于加強青海省草原保護修復的若干措施》,形成了22項具體措施(以下簡稱《若干措施》)。
玉樹州稱多縣境內修復的草場。人民網 甘海瓊攝
據悉,《若干措施》包括了推進全省地方性法規制度建設、編制草原保護修復利用規劃以及健全完善草原承包經營制度等,按照青海省國家公園示范省建設、生態保護紅線和國土空間等新要求,草原保護修復的新任務,制定草原保護建設利用規劃,謀劃新發展,為強化草原生態保護建設奠定基礎。
同時,《若干措施》針對草原資源現狀、草原生態狀態以及草原退化等方面制定了相關保護措施,針對全省各地區資源特點和草原退化程度,采取分區管理分類治理,提出了精準實施草原保護修復的多項具體措施,實行多措并舉,綜合施策,確保草原修復工作取得明顯成效。
此外,該《若干措施》注重草原科學合理利用,健全草原保護修復體系。通過加大政策支持力度、加強組織領導、提升服務能力、強化草原執法、營造良好氛圍五項保障措施,全面落實草原保護修復具體措施,主動擔當,真抓實干,保障草原事業高質量發展。
青海是“三江之源”“中華水塔”,是全國五大牧區之一。數據顯示,目前青海省擁有天然草地6.32億畝,占全省國土面積的60.47%,占全國草地總面積的10.72%,居全國第四。2020年青海省草原綜合植被蓋度達到57.4%,比2015年提高3.82個百分點。
下一步,青海省林業和草原局將加快推進草原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,確保到2025年,全省草原保護修復制度體系基本建立,林長制全面推行,重點功能區退化草原得到治理,草原總體退化趨勢得到基本遏制,草原生態綜合服務功能持續增強,綜合植被蓋度達到58.5%左右。到2035年,全省草原保護修復制度體系健全,管理水平不斷提高,利用更加科學合理,退化草原得到有效修復,草原生態環境持續向好,綜合服務功能顯著提升,綜合植被蓋度穩定在60%左右。